越秀区建设黄花岗信息技术创新集群,荔湾区构建“一带一区”创新发展板块,天河区打造“互联网 ”小镇,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建设全国一流的科技金融核心功能区,番禺区推进建设广州国际创新城,南沙区打造粤港澳合作科教创新集聚区……日前发布的《广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下称《实施方案》)宣告了广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下称“广州自创区”)“一区多园”发展模式。
《实施方案》将广州定位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珠三角自主创新核心区、国际创新要素集聚区。到2020年,广州自创区实现跟跑国际先进科技园区,并跑国家一流自创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
文件亮点:以广州高新区为核心,围绕广州科技创新走廊、珠江沿岸创新带以及“特色小镇”建设,强化市区联动,鼓励各区创建省部合作共建的创新基地,构建广州自创区“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建立广州自创区和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双自联动”机制,两区在优惠政策上实现双向叠加,在体制机制创新、服务体系完善上实现融合发展。
解读:
《实施方案》确立了广州自创区“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并对各区进行了任务分工。在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综合研究室主任王海峰看来,“一区多园”是专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各区有集聚性的创新,培养新的创新要素和创新优势,区域之间的竞争会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源于基层,自主创新的根本在于企业和基层政府的互动,‘一区多园’能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其发展路径是正确的。”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各区差异化发展,良性竞争能相互促进。各区的产业发展有强烈的互补性,相互合作寻求最大公约数,能重构广州的产业链。此外,“还需要各区企业间的合作,在产业并购、重组等整合的过程中重新洗牌”。
而“双自联动”机制则叠加了开放和创新两种优势。《实施方案》提出积极拓展广州自创区与广州自贸区的对接合作渠道,进一步促进双方各类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与合作。
王海峰认为,自贸区的试点是为了激励地方创新,可以通过政策性竞争,把政策延伸到其他区域,这比通过制度性的安排进行政策复制效果要好。自贸区的负面清单很大,其他区可以把特别需要的政策移植过来。
关键词 珠三角协同创新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文件亮点:主动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辐射带动功能,以及广州自创区在珠三角自创区的龙头作用,推动建立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相结合的统筹协调机制,构建资源共享、资质互认、政策互惠的珠三角自创区协同发展机制。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与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推动成立跨区域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充分整合资源,促进珠三角产业对接合作,提升区域协同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