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教育局正式发布了《广州市中小学校基础教育设施三年提升计划(2016-2018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称为切实解决现状紧缺地区学位供给问题,合理优化中小学布局结构,到2018年,广州市政府主导建设88所公办学校(包括2015年启动建设的学校),新增约10万个学位,其中不乏执信、广外、仲元、真光等名校学位。那么,广州哪些区将在这一轮学校建设中获益最多?新快报记者统计发现,根据《计划》,在政府主导建设学校中,增城区新改扩建学校数量以及新增学位数量最多,而黄埔区的学校建设总面积最大,天河区得到的总投资最多,发展重点显然是在广州市的东部地区。
2018年前全市新改扩建129所中小学校
《计划》显示,通过提出12项具体的建设计划来实现对广州市中小学校建设的统筹规划,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其中包括1项市属学校建设计划,以及11项各区的具体建设计划。
12项具体建设计划的建设目标是到2018年全市新改扩建129所中小学校(包括2015年启动建设的学校),其中政府主导投资、独立选址的公办学校(以下简称政府主导建设公办学校)88所,共设3476班,新增约10万个学位;政府委托建设的住宅配套公办学校(以下简称住宅配套建设公办学校)41所,共设1248班,新增约6万个学位。
《计划》提到,将结合城区近期人口变化及城市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相应调整总的学校容量,实施规划方案,坚持学校规模适度化、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办学原则,对现有中小学校位置和规模不适应的情况,进行调整、撤并、置换或改扩建;结合“三旧”改造、重点地区建设、居住地块配套开发等,多部门联动引导历史配套地块的学校建设及移交,充分发挥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效益,改善学校办学场地条件,合理优化中小学布局,切实解决紧缺地区学位供给,提升计划覆盖新建学校建设、配套学校建设及移交、现状学校达标改造。
政府主导建设项目增城黄埔番禺最多
新快报记者梳理发现,在《计划》中,有6所市属中小学校建设项目全部由政府主导建设(其中新建4所、改扩建2所),分别是大学城配套小学、大学城配套中学、广州市启聪学校、广州市启明学校、广东广雅中学复建莲韬馆、广州外国语学校二期建设项目。目前教育资源比较集中的越秀区,只有广州市豪贤中学扩建项目。而增城区获益最大,小学、初中、特殊学校建设项目合计15个。排名第二的黄埔区有13个,番禺区以12个排名第三。
增城区的15个建设项目包括新建14所学校、改扩建1所学校。此外,增城区新增学位20140个,也是居于各区之首。《计划》称,增城区的基础教育设施计划重点是为了提升中心城区教育资源,促进配套学校移交。
与政府主导建设计划不同,住宅配套建设学校由政府委托建设,其中番禺区计划最多,合计新建13所公办学校、396个班级。而住宅配套建设学校一览表只是规定了学校的规划用地规模、规划建筑面积和班级数,具体建设由住宅开发商完成。
黄埔建设面积最大天河获投资最多
从建设总面积来看,政府主导建设的公办学校中,黄埔区建设的总面积最大,达到401033.3平方米,多于天河区的350586.2平方米、番禺区的326733平方米。《计划》显示,黄埔区的建设计划分为3部分,重点是在南部地区通过文冲、横沙等“三旧”改造项目,推进教育设施均衡布局;在中部地区通过居住配套实施中小学建设计划;在北部、东部山水新城分期实施中小学建设计划,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教育设施。
新快报记者统计发现,天河区政府主导建设公办学校仅8所(1所市属学校),但天河区获得的总投资却是最多的,共计241597.8万元,超过了黄埔区的168547.9万元,遥遥领先。其中,执信中学天河校区的投资就达147847万元。天河区东部人口不少,但是教育资源相对紧缺。执信中学天河校区的建立,为天河区东部居民入读优质名校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计划》还提出基本建设财政奖励补助办法,对政府主导建设的公办且有新增学位的学校按计划完成建设的区给予适当奖补的资金,资金来源在市统筹区地方教育附加中安排。
与此同时,由广州各区教育局制定本区项目的建设任务计划,明确项目立项、开工、完成结算等进度时间节点,报市教育局作为考核依据。市教育局牵头分年度进行考核,重点考核项目是否按时完成立项、开工和完成结算评审任务,对未按计划完成的项目扣减市本级财政补助经费。